陈毅兵败拒受罚,一番理由引笑场,背后故事大有深意
1928年7月,那是革命浪潮汹涌却又暗藏危机的时期。朱德与陈毅等一众革命志士,怀着坚定却略显急切的信念,不顾毛主席多次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远征湘南的艰难征程。他们本期望在湘南开辟出一片崭新的革命天地,为革命事业注入强大动力,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无情地砸向了他们的理想。
此次湘南之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他们所带领的两个团中,第29团的命运尤为凄惨。激烈的战斗、复杂的局势,使得这个团几乎陷入了全军覆没的绝境。战火硝烟渐渐散去,经过千难万险,最终艰难收拢回来的战士仅仅只有百余人,这对于一支满怀壮志的革命队伍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无奈之下,朱德不得不做出艰难抉择,将这百余名战士编入另一个团——第28团。他的心中满是沮丧与懊悔,如同负重担,带领着队伍朝着井冈山根据地艰难折返。然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时的井冈山根据地早已在悄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沦为了一座人间炼狱。
由于他们在湘南的行动规模较大,动静异常明显,驻守永新的赣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迅速判断出湘赣边界兵力空虚,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时机。于是,赣军倾巢而出,毫无顾忌地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如狂风暴雨般的猛烈攻击。毛主席所率领的第31团以及袁文才所带领的第32团,其构成主要是赤卫队、农民自卫军和地方武装。这些队伍人数相对较少,且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和充足的装备补给,战斗力较弱。他们手中的武器大多是简陋的梭镖,在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赣军时,犹如螳臂当车,实在难以抵挡敌人的强大攻势。
为了保存珍贵的革命实力,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他们迫不得已,只能选择暂时撤出阵地。部队隐入了大山深处,在茂密的山林中蛰伏起来,密切观察着局势的变化,等待着反击的时机。赣军趁势长驱直入,顺利地杀入了井冈山根据地。与此同时,保安队、挨户团、靖卫团等反动势力也嗅到了“机会”,他们纷纷闻风而动,与赣军狼狈为奸,相互勾结在一起。在根据地内,他们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给当地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分布在湘赣边界城乡的党的组织和红色政权组织,在敌人的疯狂破坏下,变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革命工作陷入了极度艰难的境地。
无数曾经满怀希望的群众,在革命的浪潮中,好不容易分得的土地,瞬间又被土豪劣绅无情地夺去。不仅如此,他们还遭到了敌人惨烈的报复。在敌人的残酷迫害下,许多人不堪忍受这般身心的折磨,内心的绝望达到了顶点,纷纷选择了上吊、投水等极端方式,试图摆脱这无尽的痛苦。曾经充满生机与希望,被人们视为革命天堂的井冈山,就这样在短时间内坠入了黑暗的地狱,到处弥漫着悲伤与绝望的气息。
党史将红4军主力在湘南的失利,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失陷这一过程,定义为“八月失败”。不可否认,在此次重大挫折中,朱德和陈毅成为了导致“八月失败”的直接责任人。多年之后,朱德在回顾这段波澜壮阔却又充满伤痛的历史时,不禁感慨万千,沉痛地总结道:“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但凡坚定不移地依照毛泽东思想开展革命斗争,必定能够无往而不胜,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但凡背离了毛泽东思想,在工作中独断专行,不遵循正确的指导方针,那么必将走向失败的深渊。”
1928年7月底,湖南省委此时仍处于消息闭塞的状态,他们尚不知晓朱德等人在湘南已然遭遇惨败,更未曾预料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不久的将来会陷入陷落的危机。省委基于自身的判断,派遣袁德生携带指示信,匆匆前往湘赣边界,要求毛主席执行省委那自认为“绝对正确”的指示,前往湘东发展革命力量。袁德生历经艰辛,在永新小西江区的九陇村终于找到了毛主席。
当时已经是8月15日,一位从湘南归来的九陇村农民带来了重要消息。这位农民此前曾为红28团抬过担架,对湘南的情况有所了解。他向毛主席报告了朱德等人在湘南失利的情况,并告知毛主席,红4军军部和28团正在桂东一带活动。毛主席听闻这一消息,内心悲愤交加,一方面为革命事业遭受的重大挫折感到痛心,另一方面对湖南省委不顾实际情况的错误指示更加坚定了拒绝的决心。他坚决拒绝了湖南省委让红4军向湘东发展的错误主张,没有理会袁德生的劝说。毛主席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果断的决策力,他当机立断,兵分两路:一路由自己和宛希先率领红31团第3营,肩负着迎接朱德等人归来的重任,前往湘南;另一路由何挺颖、陈毅安和红31团团长朱云卿率领第1营,联合袁文才、王佐的红32团及地方武装,在井冈山地区与敌人巧妙周旋,以牵制敌人的兵力,为革命保存有生力量。
毛主席这一路,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历经荆竹山、大院、黄洞等地,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终于顺利抵达桂东县城。1928年8月23日,在桂东县城的唐家大屋,一场意义非凡的会面悄然发生。毛主席与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终于相见。此时的朱德、陈毅等人,回想起此次行动的失败,心中满是羞愧之情,觉得自己辜负了毛主席的信任和同志们的期望。毛主席看到他们疲惫而又愧疚的面容,心中虽有万千感慨,但也不便过多责备。他只是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用温暖而坚定的语气连声说道:“辛苦了,辛苦了。”这简单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中,化解了些许尴尬与愧疚的氛围。
当晚,为了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未来的行动方向,他们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大家深刻剖析了“八月失败”的惨痛教训,每个人都积极发言,反思自己在此次行动中的不足之处。经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最终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返回井冈山,全力以赴恢复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然而,会议尚未结束,意外突然降临。湘敌吴尚第8军阎仲儒部的两个团,如同凶猛的野兽,突然杀进县城。他们迅速对红28团第1营与红31团第3营形成了分割包围的严峻态势。毛主席、朱德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冷静与果断。他们当机立断,果断中止会议,迅速指挥部队且战且退,巧妙地转移到了县城西南方向的寨前村,成功避免了部队被敌人围歼的危险。
在寨前村,毛主席接着前一晚中断的前委扩大会议继续进行。会议上,大家经过深思熟虑,仔细研究了当前的局势和部队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了返回井冈山的路线——经崇义、上犹,绕一个大弯后回到井冈山。这条路线虽然迂回曲折,但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开敌人的主力部队,减少部队在行军过程中的损失。会议结束后,红28团第2营营长袁崇全,率领2营和团直机炮连作为先遣部队,提前出发,为后续部队的行动探路。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就在红4军处于风雨飘摇、艰难困苦的时刻,袁崇全这一去,竟如脱缰的野马,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出发后的第二天,袁崇全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的内容狂妄至极,他宣称:“不杀朱德、陈毅,绝不回来。”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朱德和陈毅气得怒发冲冠,肺都要气炸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同志竟然会在这关键时刻背叛革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朱德和陈毅立即下令28团3营全力追击袁崇全,务必将其带回,挽回这一危局。
在追赶途中,不幸的事情再次发生。部队与湘军第8军狭路相逢,双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促间展开了一场短促而激烈的遭遇战。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战士们奋勇拼杀,局势异常紧张。等战斗结束,成功撤出战场时,袁崇全早已趁着混乱逃得无影无踪,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老覃前些天发布的《军事失利,毛主席让铁了心要当逃兵的人站出来,团长马上站了出来》一文中提到,经过“三湾改编”和“把支部建到连上”这两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举措,工农革命军已不再属于任何个人,而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军队。被袁崇全带走的第2营指战员们,起初之所以跟着他走,是因为误信了袁崇全编造的“上级命令我们打遂川”这一弥天大谎。但在行军过程中,随着对路线的深入了解和对形势的判断,他们逐渐察觉到事情不对劲,路线存在明显的问题。于是,这些觉悟较高的指战员们纷纷停止前进,开始反思自己的行动。
其中,3个步兵连和1个机枪连最先清醒过来,他们认清了袁崇全的真面目,毅然选择回到了红28团。朱德、陈毅从他们口中得知,袁崇全带领的1个步兵连和团直机炮连,驻扎在思顺圩。二人得知这一消息后,不禁喜出望外,觉得挽回局面的机会来了。他们立即命令28团团长王尔琢,率领1营急行军,以最快的速度迅速包围思顺圩,务必将袁崇全及其所率部队一网打尽。
王尔琢接到命令后,深知任务的艰巨和重要性。他带领1营马不停蹄地赶往思顺圩,到达目的地后,为了召回被袁崇全骗走的战士,他不顾个人安危,展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王尔琢率先走进思顺圩村口,他高声呼喊:“同志们,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我来接你们回部队了!”那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传进了每一位战士的耳中。战士们听到王尔琢熟悉的声音,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纷纷走出村口,欢呼着要回归部队。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对部队的归属感,在这一刻被重新点燃。
袁崇全见状,大惊失色,如同一只被困的野兽,狗急跳墙般提起两支驳壳枪,对准王尔琢,毫不犹豫地双枪齐发,“砰!砰!”两声枪响,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刺耳。随后袁崇全趁着夜色,拼命逃窜,消失在了黑暗之中。不得不说,袁崇全的枪法极为精准,这罪恶的两枪都击中了王尔琢的要害部位。王尔琢当场仰天倒地,这位年轻而优秀的革命将领,不幸壮烈牺牲。他的牺牲,是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让无数人为之悲痛万分。
王尔琢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他在军校期间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他才华横溢,极具将帅之才,在革命战争中屡立战功,是毛主席极为喜爱的爱将。他的牺牲,让毛主席悲痛万分,难以抑制内心的哀伤。为了悼念王尔琢,毛主席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样一副挽联:
一哭尔琢,再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解放方始休!
这副挽联,不仅表达了毛主席对王尔琢的深切怀念和沉痛哀悼之情,更体现了王尔琢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王尔琢意外牺牲后,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提拔林彪接替王尔琢,担任红28团团长。自此,林彪拥有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来施展自身的军事韬略。他在后续的革命战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旺源配资-配资操盘开户-股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开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