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新片《你行!》的演员阵容一经公布,立刻登上热搜,评论区的反应可谓轰动。与其说是因为演员阵容不够强大,倒不如说是因为“雷佳音”三个字的出现,让不少观众不禁发出了“怎么又是他”的疑问——似乎,这一届观众对他有些审美疲劳了。
作为一位观看雷佳音演出的观众,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曾经带给观众的那种惊艳。2017年,他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表现可谓是经典之作,陈俊生这个角色既有懦弱也充满不甘,那种窝里横、底气不足的无奈,雷佳音把这一切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菜市场讨价还价时,他脖子僵硬、愣头愣脑的模样至今记忆犹新。许多观众还在小区超市里议论:“这前夫哥,比我家那口子还真实。” 随后在《人世间》中,他饰演的周秉昆更是将东北人的淳朴、坚韧与憨直发挥得淋漓尽致。雪地里啃冻梨的场景,他的眼角细纹里全是岁月的刻痕,那份真实与情感也令无数人动容。拿下白玉兰奖时,朋友圈里几乎每个人都在刷他的领奖词。
展开剩余78%然而,近几年,当我再次打开电视或电影院的大门时,雷佳音的表现似乎变得让人有些失望。在《长安的荔枝》里,他演绎的李善德背负沉重、低头走路;在《酱园弄·悬案》里,他饰演的薛至武依然是那副背弯着的形象,眉头紧锁,苦笑不止。这种形象和表情,好像再也没有摆脱过之前的“周秉昆”。甚至有一次我陪妈妈看他的新剧,三分钟内老太太就不由得摇头:“这不还是那个周秉昆的苦笑吗?换个官服而已。”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他接拍了23部作品,平均45天就完成一部,比快递小哥还要迅速。有剧组的朋友透露,他现在拍夜戏几乎不需要背台词了,助理在镜头外举着提词板,他只需扫一眼,就能流利地说出接下来的台词——“反正表情都差不多”。
“雷佳音,怎么老是你?”这一句央媒的提醒,乍听之下是个玩笑,实际上却戳中了行业的痛点。演员本应是多元化的艺术创作者,而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然而在资本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演员像陀螺一样不停地旋转。雷佳音团队曾表示,要紧抓市场红利,但在这种“红利”的背后,观众的耐心早已被消磨殆尽。近期我看到他新电影的路透照,还是那一副“驼背、皱眉、苦笑”的标准配置,评论区的调侃更是刺痛人心:“下次直接戴个‘雷佳音同款表情包’头套,省得再化妆了。”
而张译的演艺之路则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他曾在《士兵突击》中的史今班长一角中,把那个在天安门广场哭成泪人的瞬间演绎得如同血肉般真实,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再到《鸡毛飞上天》中的陈江河,那种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啃馒头的场景,张译用眼神捕捉到了市井的辛酸与执着,展现了演员对生活细节的独特理解。然而,进入2023年后,张译似乎陷入了同一模式。《狂飙》中的安欣依旧是低头皱眉,面对案件的困扰;《他是谁》中的卫国平也在同样的情境中低头皱眉,甚至《以法之名》里的洪亮也带着一股深沉的嗓音和相似的面部表情。我表妹是警察,看到《三大队》时直乐:“我们队伍里哪有天天皱眉办理案件的?累了都去路边吃冰棍。”
幸好,张译自己及时刹车。在一次华表奖的后台采访中,他面对记者询问接戏标准时,无奈地挠着头说:“得停下来喘口气。”他眼中透出的红血丝比奖杯还要亮。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曾推掉三部警匪片,跑到云南山区待了半个月,和老猎人一起学认草药。这种清醒,实非每个演员都能做到。回想他在《满江红》中的何立,手捏扇子冷笑的那一幕,与安欣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才是一个演员该有的多面性:既能融入泥土,也能直立云端。
观众的真正情感并非对这些演员的排斥,而是对他们被市场裹挟成“熟面孔机器”的担忧。雷佳音的“周秉昆”、张译的“史今”,这些角色曾是许多观众的情感寄托。但一旦角色变成模板,演技变成了套路,那份曾经深沉的情感便会逐渐消失。就像老街角的那家包子铺,天天吃,馅料再好,久了也会感到厌倦。
演员这一行业,最忌讳的就是“透支”。陈道明曾因拍完《康熙王朝》后休息三年,去研究历史书籍;李雪健老师在接戏之前,常常要问“这个角色能让我学到什么”。真正的长青树都懂得“少即是多”的道理。如今,雷佳音仍有六部作品待播,张译在山里认草药的照片刚被网友拍到——两条路正摆在我们面前,观众心中也早已有了答案。
归根结底,我们期待的并非是“消失的演员”,而是能够“呼吸”的表演。只有当雷佳音能够走出“驼背皱眉”的套路,张译的下一个角色让我们看不出“安欣”的影子时,我们才会真正看到演员的多样性和成长。毕竟,谁不希望那些曾深深打动过我们的演员,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
发布于:福建省旺源配资-配资操盘开户-股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开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