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总不缺闲出花样的人。
法国有位 65 岁的发明家,花 8 年时间捣鼓出一款 “改屁味药片”。据说能把臭屁变成玫瑰香,还美其名曰 “屁里寻香”。
这种心思用在歪处的操作,很容易让人想起 “屎上雕花”。手艺即便再精湛,也改变不了本质的荒唐。
但比起这类自娱自乐的荒诞,有些打着 “为民服务” 旗号的事情,更让我们感到堵心。
7 月的大同,太阳把地面烤得发烫。深圳卢女士一家来此地旅游,下车时不慎将孩子的儿童手表放进高铁的纸质垃圾袋。
这本是件寻常小事,却偏偏惊动了当地多个部门。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位于垃圾中转站,而那里堆放着 8 吨垃圾。于是,两名环卫工人被派去现场。他们在高温天气里,徒手翻找了整整 4 个小时,才从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把手表捞了出来。
当地媒体立刻将此事当作 “暖心新闻” 报道。城管局领导面对镜头表示:“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这话听着暖心,细想却不对劲。“我们” 到底指谁?是吹着空调的领导,还是汗流浃背翻垃圾的环卫工?
领导动动嘴,环卫工跑断腿。手表找到了,卢女士满意了,相关单位也赚得了 “为民服务” 的虚名。唯独那两位环卫工人,拖着沾满污秽的身子,拿着最低工资,或许连一句正经的感谢都没收到。他们的辛苦,不过成了别人政绩簿上的小注脚。
更讽刺的是,当地称 “帮市民找失物是惯例”。可某律师几年前在大同丢失水杯与钱包,压根没人理会。原来这 “惯例” 是看菜下碟的 —— 能博眼球的就拼尽全力,普通百姓的事情就无人搭理。
环卫工的工作是清扫垃圾,并非在垃圾堆里寻宝。这种额外劳动,既没询问过他们的意愿,更没给予合理报酬。拿有人丢了粒米举例,非要让农民把整块稻田翻一遍,还声称这是 “珍惜粮食”。本质上,都是拿底层的血汗,贴自己的脸面。
平时谈论福利与工资时,就将环卫工划分为 “外包人员”“合同工”,声称 “我们不一样”。需要博名声、赚掌声时,就拉他们出来当作 “集体荣誉” 的垫脚石,宣称 “我们是一家人”。这种双重标准,比 8 吨垃圾还让人恶心。
法国人的 “屁里寻香” 只是无聊。这种 “慷他人之慨” 的精致利己,才真叫恶毒。它用 “正能量” 当作外衣,隐藏着对底层的漠视与压榨。当坐办公室的人把干苦力者的辛苦,当成自己邀功的资本,这样的 “暖心”,不如没有。
旺源配资-配资操盘开户-股配资平台-炒股配资开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